没有积累的工作,会让我们越干越廉价

本文整理自播客《萝生门》第10期节目,来自微信公众号:萝卜聊产品,作者:萝卜聊产品,题图来自:AI生成

## 摘要

讨论避免工作贬值的关键在于积累经验,避免重复执行却不思考。通过复盘笔记摸清规律、迭代流程提升效率、拓展业务视角避免单一归因,以及持续输出链接新机会,提升竞争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应对职场风险。

• 🕳️ 伪经验陷阱:长时间重复执行相同任务导致工作经验未实际增长,工作价值不断降低。

• 📝 复盘笔记价值:记录反思工作过程帮助识别问题规律,避免只做表面执行。

• 🔧 流程迭代关键:优化工作方法并借助工具提升效率,如自动化配置减少人工错误。

• 👀 视角拓展方法:理解业务全貌而非单一环节,减少错误归因并增强决策深度。

• 🚀 输出成长杠杆:分享思考和认知链接外部机会,是撬动新可能性的关键动力。

• 💪 核心竞争力:职场抗风险依赖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工作年限,靠经验积累应对新挑战。

播客《萝生门》第10期,我们聊了聊如何让工作有积累,更好地把握一些潜在机会,转译成文字之后,因为篇幅太长,我把一些核心观点摘录了一下:

1. 很多人把5年工作经验,活成了1年经验重复5年,这就属于没积累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却从没思考过为什么这么做,会让我们越干越廉价;

2. 重复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就只是做执行,就像商业化运营岗位,如果只盯着新建广告位、调一调瀑布流,很难有什么成长;

3. 我们做投放,当你只能说出素材不行、数据不好,却讲不清真正原因时,工作危机其实已经悄悄靠近;

4. 真正的积累,不是做了多少事,而是能不能说出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得更好,哪怕只是写写复盘笔记,也能帮我们从执行中抽离,慢慢摸清事情的规律;

5.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总是一直在准备,在等待,等时机成熟、等万事俱备,然后才选择开始做。不过有一个现实就是,能被时间消解的困难并不是真正的困难,如果真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机会可能也不会落到我们手里;

6. 一旦我们想尝试某件事的事情,先动起来,再慢慢去完善。不要等完美再开始,先做起来反而是所有可能性的前提;

7. 有时候,我们要勇敢地把简历扔进市场,多去面试,不是说非要跳槽,只是用这个方式帮我们用外界反馈来验证自己是否有成长;

8. 真正的成长杠杆,是持续的输出,只要开始这个事情,会帮我们链接意想不到的机会和人,会有很多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9. 我们的职场体验,绝大多数情况就是我们的+1决定的,我们如果想职场体验好一些,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给我们打绩效的人负责就好;

10. 工作中我们要有原则和边界感,你做事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事情你会配合,哪些事情你坚决不配合,比如说没有描述清楚业务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事情就坚决不会做,不能一味地当老好人;

11. 公司招人的底层思路还是要看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单纯执行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变才是成长的本质,职场里的抗风险能力,从来不是我们在某个业务里干了多少年,而是通过业务实践,我们攒下的看问题的视角,积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没有积累的工作?

萝卜: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来自于粉丝投稿,对方提了一个问题,她做了5年的商业化广告运营,主要工作是新建广告代码位,看一看数据以及调整瀑布流的广告层数,相当于端变现的运营。因为现在业务情况不是很好,经常在裁员,她感受到了危机,所以也在积极地看外面的机会,去面试的时候其实面试邀约还挺多的,基本都是一面挂,有两个面试面评都提到了工作没有积累。她的疑问是,她的工作都是领导指派的,对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就行,那这个工作没有积累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积累。

连起:类似的例子还挺多的,之前团队里面负责投放的同学也和我讲过他的迷茫,日常工作就是上素材、上计划做基建,然后看数据,把ROI<1的关掉,然后再上新素材,不好再关,再上新,不断地循环,有点把广告当成刮刮乐了,纯看天吃饭,效果不好归因也只能说出来素材不行,感觉也没啥提升,没啥积累。

萝卜:你举的这个例子,确实和这个商业化运营同学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做的都是一些简单基础的事情,虽然确实在做一些动态调整,本质上还是看概率,拼运气,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数据还不错,也不知道为什么跑不了量。我们要承认一点,就在于广告投放确确实实会有平台黑盒的部分,但也有一些规律可以去总结和复盘的,细致的数据分析、细致的出价调整、改定向、拉时长,看roi,以及跑出来的计划复制等等,如果这些都不做,就是不断的计划上新、素材上新,看天吃饭的话换谁来都可以做,这种就是没啥积累。

连起:其实这种情况下,虽然工作了5年,但实际上是1年的经验复制了5年,将执行惯性当做了工作经验,并没有积累起5年应该有的工作经验,还是只会简单的创建广告位,分析分析数据,再去做一些基础的调整,说得难听一点,这种事情应届生就可以干。那咱们其实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没有积累的工作。

萝卜:把5年工作时间当5年经验,这种可以算是伪经验的坑,坦白地讲,我们平时是很难感受到的,反正把事情做完了就完事,一旦我们需要晋升或者业务不稳定需要看机会去面试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难受。

这个难受体现在三个方向:1. 说不清楚业务,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2. 只能讲一些细枝末节执行的事情,很琐碎,只是一味地告诉对方做了多少事情;3. 面对一些追问或者质疑数据的时候,接不住

所以我们会有一个观点,没有积累的工作,会让我们越干越廉价。

连起:没有积累的工作就我们会慢慢地没有竞争力,让我们赚不到未来的钱 ,一旦等到我们的体力拼不过年轻人,经验又没攒下,这时候的性价比就会很低,到时候再慌,就真的晚了。

萝卜: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没有积累的工作,就是你一天到晚干的都是纯执行的事情,工作技能没有变化、业务思考没有变化,也不清楚为什么要新建广告代码位,这些都算,不具备横向迁移能力,小说和短剧区别就很大,因为小说是典型的高曝光场景,广告ecpm就很低,很多变现策略在小说场景是很难见效的。

因为我提到了纯执行,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只要是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就没有积累?

连起: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分情况来看,纯执行、重复性的工作之所以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端变现场景下,需要配置大量的广告位,需要调整瀑布流,为什么不搞一套自动化的系统呢?你站在老板视角来看,要搞一个自动化系统、去完善基建都是有成本的,招人做研发做维护,可能性价比确实就不如找几个运营来手动维护来的高。而且新人初来乍到,业务还没有熟悉,确实是需要做一些dirty work、搞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来慢慢上手业务,建立信任关系。新人可能连CPM是什么都不知道,你上来让他直接搞变现策略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拿着3000块的工资,但是可以给公司闯3万块的祸。

萝卜:你的说法还是相对保守的,我之前见过一个同学,配置保价广告位的时候,把数字填错了,等发现的时候,导致业务少赚几十万,还有一个方面,因为收入减少,其实是会影响投放roi的,导致投放层面开始减量,做过投放的都知道,减量或者控量是非常简单的,再跑量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那这个对业务的损失就挺大的。

连起:上面这个场景下,可能很多计划就撞到了ROI止损规则自动就被关停或者拉空时长了,要废一批账户甚至主体了。

萝卜:对,看着绝对值不高,但实际对业务的损失和影响远远不止看到的这个数据。

连起:这种错误比较低级,但还是有可能犯的,这是人工配置无法避免的问题,之前在做中台的时候也会做尽可能多的防呆设计,类似于这种低级错误还是可能尽可能从中台产品设计的角度去规避的。但是要是纯手工那就只能寄希望于配置同学的细心了。

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是投放同学在凌晨调整出价的时候多敲了两个0,调整完直接去睡觉了,几分钟就跑了十几万的消耗下去,触发了中台设定的熔断规则,这个规则之前还被吐槽过经常会误杀一些爆量的计划,但是关键时刻还是靠这个完成了兜底。

萝卜:据我实际的观察,很多这种低级错误,更多是老员工干出来的,所以有时候重复性工作,做的越多,越让人放松警惕,反而就越容易出错。

连起:这个我觉得不好避免,你配错广告位的概率是固定的,你配置得越多,出错的概率也就越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萝卜:出错是很难避免的,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主动认错就行,然后积极想办法补救,个人经验之谈,千万千万千万别嘴硬,不然事情就复杂了,我们可以总结总结经验,做一些兜底逻辑。

连起:我觉得咱们上面提到的这些例子,都只是流程性的工作,国内互联网业务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无论你干什么都会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指导,有一套SOP可以参考。

值得注意一点的是,这些流程性的工作只是看起来是在做一样的事情,但是每次解决的问题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商业化运营的场景下,你对广告位的调整可能是优化填充、优化展示、优化cpm,重复只是表象,如果你只关注于眼前的需要配置的广告位,没有思考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善什么指标,没有思考需求背后要解决的问题,它就是毫无营养的重复性工作。

萝卜:这个我非常有感触,我可以补一个产品经理的例子,其实产品经理就是一个标准的流程性工作,工作重复性也很高,主要就是沟通、看数据、画原型、写需求逻辑然后评审,跟进需求上线,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但是不同的需求往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业务新增的问题,有时候是下单转化链路的问题,有时候是广告变现策略的问题,如果不去关注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关注原型图、需求逻辑细节,也会做成一个没有积累的工作,因为这些只是基本的技能,几个月就能学会的,像业务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更优的途径,这些才是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

连起:我觉得技能只是工作经验中很小的一个范畴,更多的部分可能还是在一些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一些软实力上,比如面对一个需求,新人可能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上手,如何交差,老人可能想的更多的是为啥要这么搞,背后隐藏着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会如何影响这个事情接下来的走向,在进行推进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新人可能更多聚焦在事儿这个层面,老人会把人的因素也纳入进来。

二、工作中如何做积累?

萝卜:接下来,我们去聊一下这个朋友的第二个问题,工作中如何才能有积累?

连起:其实这个话题有点宏大了,秉承着咱们的一贯的思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所处的阶段并不一致,在不同的阶段下积累的定义、方向其实也不一样。比如说实习生、校招生的积累就是熟悉业务流程、理解一些基础概念,再往上一些可能就是理解上下游、理解行业之类的了。另外就是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领导指派、团队分配的,个人其实很多时候没得选,只能被动做。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呢?

萝卜:其实方法还是很多的,从实际业务场景和实操性来说,我觉得可以分几个阶段,来提升工作的积累:1. 写复盘笔记;2. 努力迭代工作流程;3. 尽量扩大业务视角;4. 建立成长杠杆。

我们一个个来说,先说第一个写复盘笔记。

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很多时候工作内容是领导指派的,我们只能去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想一下,什么时候需要新建广告代码位,什么时候要删除,多去想想为什么这么做,做了调整之后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可以怎么优化。

多去做一些这样的复盘和总结,即便我们只是在做简单的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有一些提升,这些提升会体现在,你能开始找到一些事情的规律,以及一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谱。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时候加广告代码位,从基本的业务逻辑来说,是我们发现一些高价的广告填充率本身还可以,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些更高价的广告,如果我们善于总结规律的话,是能知道填充率到多少的时候,就应该去调整价格的。

连起:最基础的点还是要了解分配到自己手中这些流程性的工作,每次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不要把这些笼统地归为为了提升收入,还是要做一些细致拆解的,甚至可以基于这些做一些下探与初步归因。

萝卜:简单粗暴的归因是常态,很多人的归因逻辑就是事情做成了,就会觉得自己做得好,但实际业务场景会比这个要复杂很多。

连起:你刚提到的填充率的例子,填充率提高可能是策略起了作用,也可能是投放侧的迭代,也可能是大盘预算的波动整体上浮。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对于业务理解还不是很深刻的时候,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一定有用,比如说你总结填充率>50%的时候可以继续建高价广告位,但是实际这里的高填充可能只是投放侧优化素材、或者是大盘预算上浮的结果,和你的操作并没有太大关系。

萝卜:这是一个挑战,但是我的视角是这种规律是不是对的,观点是不是对的,反而不太重要,等我们有机会去验证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知道,但是我们一定要开始去做复盘和总结这件事,只有开始之后,才能去形成这个习惯,如果总是犹豫这个观点对不对,这个事情是不是这样的,纠结对或者错的,事情就永远没有变化。

连起:确实是这样,先迈出这一步比能拿到的潜在结果更重要,试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萝卜:所以才有“先完成再完美”这句话,还是挺适合我们现在做事的思路,总想着万事俱备,观点万无一失的时候再去行动,黄花菜都凉了。事情不是等出来的,一定是做出来的,开始做是一切可能性的前提。

那我接着说第二个核心步骤,迭代工作流程。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很简单,一个事情如果执行得多了之后,我们又开始去试图总结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我们去提效。

比如说我们发现CPM200的广告位,填充率有5%,这时候应该加一层更高价格的广告,完全可以用广告联盟API的接口去自动创建一个。如果说我们发现一个广告代码位,请求数已经超过3w,但是填充率是0,这个广告位就可以做自动关停,如果我们有一些影响力,能推动事情,那可以去提需求,让开发帮我们做,但这个会有些困难,我们留在第4个关键点建立成长杠杆去讨论。

连起:如何向研发证明这个需求的价值是一个难点,如果只是单纯从提升人效角度去推进其实很难,这个事情之所以选择人肉维护没有开发系统,就是考虑到了人肉的性价比高。还有一个很典型的场景,我们经常分析一些广告变现数据,这其实也是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是可以借助一些AI工具做点简单的数据模版,虽然可能很粗糙,也没有办法达成完全的自动化,但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放一些人力,提升效率。

萝卜:第1和第2点,说起来就是轻飘飘几个字,但真的要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因为需要很强的自驱力,我觉得时间单位至少得按年来看,然后停下来看一看,自己有没有一些提升和变化,这个是需要去验证一下的。那界定的方式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

内部的反馈怎么样,验证的结果如何。不过这里要注意,团队内部的架构和分工可能不一致,导致我们总结的规律、经验和思考,没有办法被正确地衡量。

连起:如果是纯执行角色的团队,+1可能对于你的探索、总结并不会十分鼓励,你也拿不到你想到的反馈,甚至可能会觉得你事很多,也没啥用。

萝卜:这个就很看运气了,所以我也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的工作体验,绝大多数情况就是我们的+1决定的,我们如果想职场体验好一些,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给我们打绩效的人负责就好。

好在我们还有外部因素来验证,我们不是非得等到必须要找工作了再行动,可以每年都找个时间窗口去投递简历,去面试看看,不是说让我们跳槽,只是拿面试场景来检验我们是不是有提升。

连起:不过就定期更新简历、定期看外部机会这一条来说,大多数人可能是做不到的。

萝卜:那肯定的,本身这就是反人性的事情,写简历本身就很麻烦,去投递简历去面试就更麻烦,有空休息的时候刷刷剧、打打游戏多舒服,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领先绝大多数人了。

连起:话说回来,对于那种纯执行角色的团队定位,拿不到任何积极反馈的氛围,确实也可以考虑看看外面的机会。

萝卜:我再说说第3个点:扩大业务视角。拿商业化运营来说,商业化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用户质量层面、有产品竞争力层面以及商业化变现策略,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收入,但我们如果只是聚焦在商业化维度,看问题的视角是单一的,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归因,收入好了是我的功劳,收入不行是投放的锅,这是不利于我们个人成长的,所以需要去扩大业务视角,要了解投放、要了解业务。

连起:扩大业务视角这块我理解是一定要通过前两步的积累,在团队内、公司里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有一定的话语权之后再去拓展的,这里也有很多反直觉反逻辑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商业化运营的场景下,如果你只是负责配置广告位、负责变现相关的东西,如果最近数据好,你和你所在团队是不会把数据上涨归因为投放侧做了优化的,只会定位为自己配置广告位、调整变现策略带来的数据提升。

只有数据下降了的时候,分析不明白的时候,才会去往外部归因。同理投广、增长团队也是这么想的。在这种背景之下,你贸然去接触上下游就会给人一种目的不纯的感觉,上下游跟你沟通的时候很多事情也会收着聊,认为你是带着任务来的,很多话题也不会和你多聊。加上自身经验本身有限,也无法判断信息里的水分,所以不要贸然沟通。

萝卜:除非不同的业务环节负责人是一个人,但是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如果赚钱的和花钱的角色都是同一个人的话,其实会引发很多问题,第一是很容易有腐败的问题,第二是所有环节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为什么要在公司干,这对公司而言,更像在培养竞争对手,所以出于这些考虑,大部分公司会把业务边界分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看到,广告投放更多的是中台形式去支撑。

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这种矛盾天然存在,不可调和,我们可以去明确各自的业务边界,业务roi如果要打正,其实是需要投放和变现都发力的,这样就可以约定商业化需要把arpu做到多少,投放把成本做到多少,最终都是为一个业务目标负责,数据层面是可以互相推导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一般数据指标都是行业平均水平去拍,具体做多少,就看各自的话语权。

这种去聊业务边界,去做数据推导的时候,其实就是了解业务的过程,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第1和第2个步骤,我们才能有机会去扩大业务视角。

连起:增加业务认知也不一定非要在公司内部,如果自己身边有一些做变现、做投放的朋友,也可以去拿一些外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建立更全面的行业认知。上面讲的都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拓展业务边界,这也是最重要的积累。

萝卜:这个路径还是很靠谱的,接下来我们做好第4个点的话,会链接到更多的人,那就是建立成长杠杆,往小的来说,就是能够撬动资源为我的业务目标服务,往大了说就是做的事情能形成复利,不断的滚雪球。所以在业务内部,要建立影响力,在外部要通过输出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思考,逐渐积累粉丝,链接更多的人去撬动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连起:刷脸这个事情确实要在业务内部建立一定的影响力,毕竟纯靠交情的刷脸也不可持续,有一定影响力、积累一定口碑之后,在推动一些事情时阻力会好很多,但也确实要注意只是阻力小一些、解释成本低一些,还是要去证明这件事情的价值,不是让你去白嫖资源。

萝卜:我们不是说有了影响力之后就可以无中生有,或者把一个黑的事情说成白的,只是说在一个有价值的事情需要做的前提下,更容易推得动,让事情有变化。

怎么在业务内部建立影响力,其实有很多途径,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积攒口碑,就是事情交给你,不会掉地上,觉得你很靠谱,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第二,你做的事情有产出有结果,我们也知道有业绩的人说话会硬气一些。

连起:你站在大头兵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业绩其实就是不当卡点、不吃投诉,和你的上下游沟通顺畅,别闯大祸。这个可能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校招生以及1~3的同学能够做到上面几项其实就算成功落地了。再往后的发展就只能看个人努力和行业时势了。

萝卜:感觉你有时候说得太过现实和扎心了,不过这确实就是现实。

连起: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正好咱们优势互补一下,给大家带来更全面的观点,更全面的解读。

萝卜:那我接着说怎么建立个人影响力。第三点是多在公司内部分享一些你的业务思考和对行业的观察。

连起:有些大厂还是很看中这方面的东西,许多人也会在自己办公软件的签名档上挂着自己总结的一些文档,但是这个一是要注意尺度,对于一些保密项目还是要谨言慎行,二是也要注意内容的原创性,来回搬运意义不大,或者直接把别人的成果拿过来被正主发现这就很尴尬。

三、持续输出是最大的成长杠杆

萝卜:第四的话,有些反常识,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就是要有原则和边界感,你做事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事情你会配合,哪些事情你坚决不配合。比如说没有描述清楚业务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事情就坚决不会做,大家自然而然就知道你的原则和标准,这其实也是有影响力的一种。

连起:这些其实都是进阶目标了,还是要建立在正常产出、正常交付的基础上再去朝着这个进阶目标努力,而且在合作的初期,有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放低姿态去释放诚意的。

上面讲完了在内部扩大影响力,那同样的事情你是可以同步在外部复刻一遍的,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还是要注意尺度,有些敏感的业务细节自己要拿捏好尺度。

这里建立外部影响力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写一些博客、公众号,发布一些短视频之类的。这其实又延伸到下一个话题了,初期可能没什么人看,没什么正反馈,但还是要坚持输出,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自己业务理解的方式,与外部的朋友们产生链接,进行一些观点上的碰撞,往往能发现自己思维定势里的盲区。

整体来讲做好两件事就够了:第一是立刻开始,第二是持续输出。刚开始可能生涩、零散,但随着一次次表达,我们会在这个过程里慢慢打磨、慢慢完善,逐渐沉淀出自己的洞察,也自然会被更多人看见。

萝卜:不管是输出内容,还是单纯分享思考,真的能帮我们链接到很多人。那些曾经想都没想过的机会,往往就藏在这些链接里,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典型的成长杠杆,包括萝卜写商业化50讲,不是一开始规划好的,算是无心插柳,是随着商业化内容写多了之后,一个顺势发生的结果。

我还可以再分享一个例子,之前连麦直播的时候,一个朋友短时间内拿了好几个offer,他分享的时候提到之所以有这么多机会,就是因为持续在输出自己的很多观点和思考,有好几个业务负责人主动联系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boss直聘,这就是持续输出带来的价值。

所以我也会建议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在上班还是在自己折腾业务,都要开始输出,完成输出-输入-再输出的闭环,更重要的是能打开认知边界,带来新的机会和人脉,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力的提升、视野的提升以及赚钱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我会把输出定位成一个成长杠杆。

连起:有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总是一直在准备,在等待,等时机成熟、等万事俱备,然后才选择开始做,不过有一个现实就是能被时间消解的困难并不是真正的困难,如果真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机会可能也不会落到我们手里,你正常能把事情做好,拿到结果后不被摘果就是已经算是万幸了,就不要奢求那么多。

虽然在各种宏大叙事里,大家都看重结果,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持续输出、持续积累,在这个持续尝试的过程中逐步收获反馈、验证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草台班子,具备了这些之后,拿到最后的结果只是概率问题。回到前面犯错误的逻辑,拿到结果的概率一定,尝试的次数多了,瞎猫总能碰到死耗子。

萝卜:咱们聊了这么久,从那个做了5年商业化广告运营、总卡在一面的朋友,到把广告当刮刮乐、靠运气上素材的投放同学,本质都在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我们怕的不是工作没成果,是干了好几年,最后啥也带不走 。

那些没积累的工作,核心问题都不是重复,是只停在了执行层,不知道为什么要建这个广告位,不清楚素材起量的底层逻辑,更没琢磨过业务 ROI 到底靠什么撑起来。

连起:公司招人的底层思路还是要看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单纯执行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变才是成长的本质,到这个时候就不是靠劳动力去赚钱了,而是靠认知了。但是聊到这里可能就有点大了,我们往回收一收,我们一直在聊要远离没有积累的工作,那我现在成功地远离了,那往下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会不会远离了一份没有积累的工作,但是选择了另一份没有积累的工作?

萝卜:坦白地讲,这个很难选,除非你有内部的人,知道业务和岗位是怎么一回事,不然的话,单纯一个外部视角你是没有办法去做判断的。所以我的视角更多是在自己能做的层面去做积累,把我们提到的四个点做好。

如果我们有一些业务视角,至少这个业务靠不靠谱,你是能有一些判断的,不靠谱的业务你想有积累,我觉得非常困难,也没有时间窗口给到我们去成长,而且从我的逻辑来看,如果业务靠谱,那靠谱的人大概率会多一些,跟着靠谱的人多协作、多学习、多沟通,我相信也会有积累的。

连起:咱们今天聊的四步积累法,其实就是给想改变却没头绪的朋友一个思路,一个参考,这个最起码可以保一个下限,我一直觉得职场里的抗风险能力,从来不是我们在某个业务里干了多少年,而是通过业务实践,我们攒下的底层逻辑,看问题的视角,积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帮我们应对多少新的问题,只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在哪都有饭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萝卜聊产品,作者:萝卜聊产品

  • Related Posts

    “内卷”背后,每个国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毕竟是少数

    一行代码,近20亿美元灰飞烟灭

    一批年轻人,栽在游戏饰品投资上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