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黄海 (ID:haivcconsumer),作者:投资人黄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星巴克中国准备卖身了。
根据多家财经媒体报道,星巴克正在和各路买家商谈出售自己中国的业务,定价在50亿~100亿美金之间。
目前传出想收购星巴克中国的投资机构,包括大钲资本、高瓴资本、美国的凯雷集团、KKR等等的资本巨鳄。在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大钲资本。大钲资本已经是瑞幸咖啡的大股东,如果被他成功买下了星巴克中国,那开玩笑说,中国咖啡行业的大半壁江山都是他们家的。
关于星巴克中国卖身这件事情,我在年初的文章里就有给大家进行过预测。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当时的预测已经逐步成真。
从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业务发展来看,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星巴克要卖中国业务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如果现在没有卖成,再往后拖的话,反而有很大的风险,会越来越不值钱。
星巴克中国,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危机?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产品性价比低,这是它长期以来很大的问题。在最近两年,这个问题在不断地凸显。
首先是瑞幸跟库迪在过去两年在打价格战,推出什么9.9元、8.8元一杯的咖啡饮品,这就显得星巴克3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就不太合理了。更要命的是,今年4月份以来,三大外卖平台积极地打价格战,库迪咖啡一度价格更是低到了3.9元一杯,还送到家给你喝。
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的定价就越来越站不住脚了。星巴克当然知道这个难点,因此也在积极地自救。
他第一个自救的方法就是降价。
进入中国25年以来,星巴克在今年夏天,第一次正式宣布降价。
大家可能感到疑惑,星巴克这几年不是一直变着法子各种降价吗?什么直播间送券、信用卡优惠等等。但我这里说它第一次降价,指的是你走进门店,它菜单上的那个价格——这次是25年来第一次下调。
2025年的六月份,星巴克旗下的数十款“非咖啡”饮品降价在2~6元之间,很多产品价格从30+,直接降到20+的区间。这次核心降价的品类,包括星冰乐、冰摇茶等等。这些产品大家经常点,属于星巴克非咖啡的饮品线。
星巴克为什么愿意在非咖啡系列进行降价呢?道理很简单,咖啡是星巴克的品牌心智的基础,它是一个高端咖啡品牌。
但是如果我想喝一杯水果茶,星巴克对于大家来说,不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个选项。所以对于星巴克来说,非主打款去降价,这样对品牌的伤害最小。
当然了,这个降价幅度在我看来还依然不够。因为从制作流程的角度来看,星巴克在制作水果茶相关产品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使用新鲜水果的,只能使用水果罐头。
所以星巴克哪怕降价之后,性价比还是低于国内品牌。
更加不巧的是,外卖大战平台亲自下场补贴之后,瑞幸在美团平台上7.9块就能买到,库迪的价格更是降到5元以下。这个时候星巴克虽然降价了,但是它跟国产品牌的“价格差”并没有缩小,甚至越拉越大。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这一次平台的补贴大战,会使得大家愿意为奶茶、咖啡这类饮品付出的心理价格锚点,被不断地拉低。
以前只有星巴克一枝独秀的时候,付30元享受一杯咖啡,大家觉得这是一种更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发展到今天,大家觉得这东西不就应该9.9元吗?一杯奶茶或者咖啡怎么能超过15元呢?
这就是心理锚点的作用。如果未来这种价格锚点的降低,越来越固定在消费者的心里的话,长期来看是对星巴克最大的影响。
作为消费者,我已经有这种体感。现在花15元以上的价格去购买一杯咖啡或奶茶,我会不自觉嫌它贵。
除了降价之外,星巴克第二个自救的大招当然就是不断推出新品了。
在今年夏天,星巴克同样着重发力了非咖啡的赛道。在六月份的时候,星巴克一口气上线了3款新的水果茶,包括星星淘梨冰摇茶、全橙胡闹冰摇茶和仲夏蓝调爆珠冰摇茶。
虽然星巴克很努力创新,但是大家也听得出来,这些产品难以跟当年瑞幸上新“生椰拿铁”这样的大爆款相提并论。原因很简单,这些冰摇茶都属于水果茶的范畴,水果茶在国内早就卷出天际了。
星巴克做茶饮,是保持不要被拉开差距,给消费者更多非咖啡选项,但难言领先。
所以哪怕星巴克很努力调整经营,它在中国还是面临一个现实的困难。星巴克中国现在的门店数量在8000家左右,而老对手瑞幸咖啡早就突破了25000家——也就是瑞幸的门店数在星巴克的三倍以上。
虽然从门店面积和装修来看,星巴克肯定要比瑞幸的门店更加高端,但是销售额这个数字是不会骗人的。瑞幸咖啡的整体收入已经超过了星巴克中国。
星巴克之前一直有在中国开出1万家门店的目标,现在看起来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能实现,是越来越不确定了。
如果星巴克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当下要出售,还有这么多投资机构愿意买呢?
先重复结论,星巴克今天去卖身,这是最好的时候。
今天这个卖身时间点,虽然大家知道它的困难,但是投资机构在调研分析之后,也不难看到星巴克中国今天依然具备的价值。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如果再过两三年,风险暴露越来越多,没有人认可星巴克中国价值,那时星巴克想卖可能都卖不掉。
今天星巴克依然具备的价值,又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点,业绩虽然不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星巴克中国依然拥有8000家门店。
这8000家门店确实是非常优质的资产,星巴克也没有走到大规模关店的地步。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2025财年的第二季度,它的净收入在7.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了5%,同时每个门店的交易量同比也上升了4%。
不好的地方在于,单个订单的客单价同比下降了4%。
这是源自于星巴克为了自救的努力。它不断推出新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想尝鲜,新品会自然带来关注度。因此同店的交易量是上升的。但是因为价格战在不断展开,因此它的交易客单价在下降。
两者依然处于一个能够互相抵消的状态。业务还没有大面积下滑的风险。
第二点就是,星巴克中国这8000家门店,它满足空间需求的能力,在市场上依然有难以替代的价值。
朋友交流、商务小聚的场景,它依然是最好的选项。因为星巴克到处都有,你不怕找不到,朋友也很容易能找到门店的位置。
然而这一点上,未来各种新业态去逐渐侵蚀星巴克空间的价值,我认为是一个会逐步发生的事情。
例如说,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茶馆的业态——不是那种装修复古的那种茶馆,而是年轻人们愿意去、商务人群也喜欢去的新式茶馆业态。
茶馆业态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快了,只是还没有出现一个全国性品牌能挑战星巴克而已。
第三点,星巴克中国天依然具备的价值,就是他对于商场的话语权依然存在。
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大家都知道星巴克刚进入中国的那十多年,星巴克对于商场来说,并不是乙方,而是直接角色调换变成甲方了——它还能给商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什么免租期、装修补贴。
商场还得给到星巴克满意的好位置,星巴克才愿意进驻到商场里面。星巴克当时非常强势,签下了非常多优质的租约合同。
行业发展到现在,星巴克对于商场的这种威慑力依然存在。
虽然星巴克的流量不比以前,但是星巴克所占据的商场的位置,一直是商场最好的位置。
如果星巴克退出了,给到消费者的感觉会是:你这个商场是不是不行了?而且如果星巴克走了,谁来去填充星巴克原有的位置呢?
星巴克这种级别的门店位置,要由一个新的品牌去接手,这个品牌的号召力和它付出的租金成本也得很高才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资格和实力接手的品牌并不多。
在经济没那么景气的时代,星巴克对于商场的影响力,反而会因此得到暂时的维持,这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如果过两年经济恢复,越来越多中高端的国产品牌崛起。到了那个时候,星巴克对于商场来说可能就真的是可有可无了。
对于商场来说,到时候选择更多国产中高端品牌去替代星巴克,那不正好能给到消费者更多的新鲜感吗?
一旦这个情况发生,星巴克中国将会更加危险。
过去几年,中国的商业和消费领域变化太快,未来几年更是如此。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测和判断几年后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星巴克中国的出售,是恰逢其时。今天它依然具备着显著的价值,依然能够卖得出不错的价格,应该快刀斩乱麻进行交易,未来发生什么是难以预测的。
看我分析这么久,你可能会有个疑问:星巴克中国一旦成功出售了,那未来你还能喝到星巴克吗?
这一点大家大可放心,星巴克中国的出售,只是说它背后的股东和控制权发生转移——从星巴克美国总部,变成了投资机构。
这并不意味着星巴克这个品牌就不存在了,星巴克这个品牌依然会长期存在于中国市场。星巴克中国,会从原来美国总部的直营模式,变成了对于总部来说的加盟业务,这不会影响到品牌本身继续服务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