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我做尽调这些年(七十九)-门店的贪腐现象》,题图来自:AI生成
很多年前,做过一个连锁美容院的案例。
听说他们现在在北京已经开了四五十家店了,skp也有他们的店。
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别的城市比较少,好像只有上海和西安有几个店,也是开在skp里。
就是去别的城市做扩张,开分店,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容易,猛龙不过江。
以前我接触他们的时候,北京好像才二十几家店,那会他们是跟着华联走的,算不上高端。
我都有点忘了,当时是什么原因进行这个尽调了。
当时甲方的要求就是要同一时间,对北京所有门店,进行突击盘点调查,查账、查资产、查erp。
就是所有门店同时进行这个工作,因为如果有先后顺序,那可能店长之间就会互相通气,做一些掩盖的工作。
当时甲方的安排,就是所有店长是安排出去集体培训啊,还是集体团建啊,反正就是给他们弄走三天,然后我们突击检查。
这个工作当时对我们来说其实难度蛮大的。
首先,同时进行这个工作,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人,不同的店,大小不一样,小点的店,可能两三个人就够了,大一点的店可能需要五六个人。
当时大概同时需要大几十人。
头些年,能有这个人员规模和专业能力的尽调机构真不多,因为当时我们正好也在做一个商铺贷的长期外包尽调,所以人员储备很足。
第二个难度,就是行业知识了。
我对美容院的各种产品啊,资产啊,套餐啊,一窍不通。
甲方提前给我们做了基础的培训,但是效果一般。
毫不夸张地说,我看了一眼他们的单据,一点也看不懂。
我根本不认识那些产品、套餐、项目是什么。
而且更复杂的你知道是啥么,产品还有简称、外号,套餐还能随意换产品。
比如客户存了几次保养,他下次来的时候,可以加项目,把套餐内的产品换成更好的,套餐可以随意组合拼配。
他们的单据又乱,就是那种三联单,然后跟erp录入也不一致,在单子上叫a,在系统里叫b。
好在呢,女同事稍微懂一些,至少大概看得懂产品和服务。
这个美容院的案例我以前好像写过一点,忘了。
反正我觉得干得一般般吧。
其实不光是美容院,就这一类的各种行业的服务门店,问题其实都类似。
最常见的就是,门店有优惠,但是未实际给客户用,客户也正常成单了,按原价收的客户钱,按优惠后录入的系统,中间的差价店内拿走了。
尤其是erp数据混乱的企业,这种情况特别多。
具体表现可能是:
1. 储值的时候可能有赠品,但是没告知客户、没给,店里自己拿走了。
2. 客户这个套餐实际上有更大的现金优惠,但是没告知客户,成单了,店内提供的是自己的二维码,扣除优惠部分销售人员扫到公司账户,优惠部分贪污了。
这个情况特别常见,至今为止也有,个人搞个二维码非常轻松,还能扫信用卡。
而且呢,这类业务很多成单场景是在微信,真实情况确实存在客户直接转账给销售帮忙订单,所以销售给公司转款并不异常。
3. 店内店长或者销售其实都是有自己的折扣权限的,8折肯定是能有的。
店里可能没使用这个权限,客户就成单了,店里在录入erp的时候就会说使用了这个权限,中间差价部分店里还是自己留下了,还是用的自己的二维码。
这个八折可能是现金,可能是产品,可能是服务次数。
4. 还有一种,比如店内冲业绩嘛,达标奖,那就自己冒充一些客户,先成单,拿奖励,过几个月再退款。
我说的这类情况自古以来就有,在二维码收款没普及之前,刷卡现金的时候更猖獗。
比如小孩子吃的著名连锁洋快餐,那个纸质的优惠券还记得么?一小方块一小方块那个,就是个著名的漏洞。
以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通漏洞,就是纸质单据和erp录入内容会存在不一致,纸质单据肯定不能写享受了优惠啊、赠品啊等等,但erp系统肯定录了。
就这种情况很多企业都把它当成一种潜规则默许了,反正也是给店里的权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个问题市场主流的解决方案也就是:
1. 加强erp与纸质单据还有收款记录的核对。
2. 让这个erp系统与客户的手机相连接,比如利用服务号或者小程序,让客户能看见储值内容,套餐内容,消费内容。
这个很好实现,还能让客户看到相关的服务进度啊,服务人员信息啊等等。
3. 价钱收款方式管理,禁止销售代转款项的情况存在。
4. 客户回访,问问呗,问问服务满意不,确定一下消费内容优惠内容。
5. 店长主管轮岗调店。
效果一般。
为什么很多企业会默许一些店内灰色收入的存在呢,因为这些销售的能力都很强,业绩好,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打压了他们业绩瞬间少一大块,所以有的时候,不过分的情况下也就默许了。
尽量追求一个平衡吧,查得再厉害,也不如让他不敢犯错、不想犯错、不值得犯错效果好。
一定是在把内控措施做到位的同时,给员工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晋升机制、提成政策、激励政策,还有长期的股权激励,甚至内部创业机制。
谁都不甘心打一辈子工,闻一辈子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