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issMou,作者:Miss Mou,原文标题:《“我和二姐在非洲”(七十七):在非洲卢旺达开超市,赚钱吗?》,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卢旺达开超市赚钱难,90%情况下亏损。原因包括:激烈竞争(已有中超固定客源)、高成本(进口货品、租金税费使价格贵几倍)、管理问题(员工偷窃需亲自监督、短保质期货品打折)。投资模型显示月亏约20,000元,回本需4-5年,仅靠强人脉或差异化能微利,但普遍不推荐。
• ⚠️ 客源竞争:现有中超已占市场份额,新入者难夺客户。
• 💰 高昂成本:进口和税费使货价翻倍,挤压利润空间。
• 👀 管理难题:当地员工偷窃风险,需老板亲自监督防损。
• ⏳ 货品风险:短保质期食品易临期打折,加大亏损风险。
• ⏱️ 资金压力:高初始投入近270万元,月运营成本约90,000元。
• 🤝 盈利难:唯靠人脉或大单位定制,但整体市场内卷风险高。
有个湖北的读者问我:在非洲卢旺达开超市,挣不挣钱?

今天先说开超市,我的答案是:不挣钱。保险点说,90%的情况下,不挣钱。
当年我和二姐意气风发,准备在坦桑大干一场。Boss见我们斗志满满,不好打击我们的积极性,问了我们一个问题:Why YOU? 这钱为什么该你们挣?凭什么该你们挣?
我们的确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第一回合,挂了。
那现在我也想问:在卢旺达开超市,咱凭什么赚钱?
1. 客源问题
据我所知,比较大点的中超有DMALL的WOW超市、2000、W2Y、凤凰超市,还有一个在菜市场对面,名字就叫中国超市。小点的中超也听说有个把,没去过,就忽略不计了。这些超市主要经营中式调料、零食、中式厨具、卫生用品、中国蔬菜、少量肉类。虽大不如国内超市品种齐全,价格也贵两三倍,凑活用也行,总比没有好。

(每到周五杀一头猪,中国超市的老板就在群里吆喝着让大家预定。)
这些超市都有固定的客源,有知名度,中国人圈子小,老板们都相互认识,想买啥东西,一脚油门就去了。或者给个私信:给我留半个猪头一扇排骨两兜白菜,老板就直接让当地人送家去了。
凭啥咱一去,人也不认识几个,就能把客人拉走呢?
2. 货品和资金流
要说这些已有超市的弊病,从一个消费者的视角,相比起坦桑,卢旺达中超的蔬菜真的要逊色很多,品种太少了。缺多样化的新鲜中国菜。
蔬菜品种问题,得找到当地种中国菜的中国人,看看他们种的啥?都这么些年了,为什么超市的蔬菜少,会不会需求量只有这么多呢?
另外,当我嘴痒想吃零食时,那里只有看起来一点也不好吃的便宜货,虽然卖得并不便宜。要搁在国内,放很多人眼皮子底下都不会吃的那种。国内选择太多了!
他们缺好吃的高端零食。在卢旺达相当于用比良品铺子还贵的价格买盐津铺子。
要想和这些中国超市竞争,就得在货品上面比他们更有优势,规避掉他们现有的弊端。问题在于高端零食在国内就已经卖得挺贵了,漂洋过海加上海运费、清关费、关税、增值税、存储费、陆运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价格早就翻了一倍有多,再加上这边的人工店面等成本,得卖三四倍的价格才能有利润。
那么问题来了,超市的资金分三块:一是店里货品的库存,二是正在海运的货品,三是准备海运的货品。
店里几十万(假设,一般大点的超市都是百万以上)的货还没卖完呢,就得保证有一批几十万的货已经在海上飘着,几十万的货正在准备采购。海上的这批货得花近两个月才能到基加利。等店里的货卖完,这批新货正好刚到。
正在卖的,在海上的,在采购的,就是一个超市货品的周期循环。
光这一个周期,算上海运费、清关费、税费那些,就得花个两三百万。
注意,我还没算这边开店的成本。得选个好点的地方吧?不然谁来?好的地段,三十美金一平米。开超市一百平米都不够啊!你算算光每个月的房租是多少美金了呢?还有,还得算上交给政府的所得税、增值税、预扣税、给员工发的工资、交的社保啥的呢!
我们来算一个 100 平米中超的投入回收模型:
一次性投入(开张第一天前要花的钱):
-
押金+首月租金:约 96,000 元(好地段 30 美金/平米/月,押一付三,100平米;30 美金≈220 元人民币,月租 22,000 元,押金+首付3个月≈96,000 元)
-
装修:150,000 元(当地装修材料贵,货架和冷柜需进口或高价采购,十万基本不够)
-
摄像监控:15,000 元(比国内贵1~2倍,且要装更多摄像头防盗)
-
首批库存货:800,000 元(为了有竞争力,需要更丰富的货品组合,尤其是高端零食+新鲜蔬菜+肉类,首批货投入会更大)
-
海上在途货:800,000 元(保持库存周转,通常和现有库存金额相当)
-
正在准备采购的货:800,000 元(周期性资金占用)
-
其他杂费:60,000 元(注册公司、关税保证金、运输保险等)
-
一次性投入合计:约 2,700,000 元
每月运营成本(不开门也得烧的钱):
-
房租:22,000 元
-
员工工资:7,400 元(假设雇 8个当地人,人均800元月工资,还需缴社保、医疗等)
-
水电:6,000 元(冷柜耗电大,电价高)
-
货品损耗:8,000 元(蔬菜水果、临期零食、冷链肉类)
-
管理成本:10,000 元(雇本地会计、税务代理,部分物流跑腿费用,还没算上你自己的工资呢)
-
增值税+所得税:15,000 元
-
每月固定成本合计:约 90,000 元
销售收入和毛利(保守假设):
-
月销售额:200,000 元(≈28,000 美金,在客源稳定的情况下,这……根本不可能啊!)
-
毛利率:35%(卢旺达生活必需品毛利较低,高端零食能高一点,但平均下来35%)
-
毛利润:70,000 元
结论:
每月净亏约 20,000 元要持平:
月销售额需 ≥ 260,000 元;
或者毛利率提到 45%(几乎不现实)。
即便特别牛,月净赚 50,000 元,也需要 4~5 年才能回本,还没算汇率风险、货损、竞争对手降价等情况。
所以别看着“超市”两个字眼睛发光,真把账算清楚,大多数人连坑都不敢跳。
3. 管理问题
当地人手脚不干净,所以你得守着超市,光摄像头还不行(哦,上次我在办公室装了四个摄像头,国内几百搞定,这里花了两千多大洋,超市得安多少个摄像头才够?),刚开始的一年,都得自己盯着,啥也干不了。
这还是在你懂英语,能跟当地员工交流的情况下。超市员工是很难管的,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把东西顺走了。我看到的超市,都有中国人一直守在店里,大都是老板自己亲自收银。
天天守在店里,寸步难行,反正我是不愿意的。我认识一个超市老板娘,最开始是365天,天天都在店里,守了三四年,现在也只有周日休息半天。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货品的保质期。
超市卖的很多都是食品。拿方便面来说,保质期半年。不可能一出厂就上海运了吧?所以,到中国海关,离出厂日期个把月了,海上花了两个月,到了卢旺达,保质期就剩两三个月,你确定这些货能在保质期内卖完?
不然就得打折亏本卖。这边的超市经常会有这样的活动:临期商品买一送一。有个朋友去年年关时想趁不回国过年的中国人大采购之际,从中国进一些零食方便面饮料过来在自己店里卖,小打小闹花了二十多万,货在清关出了点问题,等到店的时候新年已过,没赶上年货采购,而且很多食品保质期只剩两个月了,最后只好以五折不到的价格处理给了中国超市。
以上,是以我浅薄的认知能想到的问题。
再说了,中国超市都开了好几家了,在基加利的中国人就那么些,蛋糕不会无限被做大,咱去凑那热闹干啥?过剩以后就是价格战,在国内还打得不够吗?但凡看见有利润空间,一窝蜂地涌进去,结果弄得大家都没钱挣。
噫!不是说还有10%的希望能赚吗?
是。凡事没有绝对。
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如果在选址、店面装修、选品差异化、货品价格、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碾压现有超市的情况下,坚守一段时间,应该可以盈利。
还有一种可能,如有强大的公关能力和人脉,锁定国企央企等中国员工众多的大单位,给他们提供私人定制,要啥送啥上门。这样店面都不需要了,租仓库就行。
要我说,还是别想着开超市啦,别把内卷带到卢旺达了,有钱有能力有人脉有渠道,想点别的更好的事情做吧!
倒买倒卖做没有门槛的贸易,10~15年前可以。现在做,大概率死路一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issMou,作者:Miss 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