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奔赴印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 (ID:icbank),作者:李晨光,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印度凭借高额政策补贴和人才成本优势,吸引瑞萨、美光、富士康等半导体巨头布局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全产业链。尽管在3nm研发、晶圆厂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其基础设施薄弱、供应链依赖进口、人才断层等问题仍制约发展,产业前景取决于政策执行与技术生态构建。

• 🏭【巨头布局】瑞萨在印度建3nm芯片设计中心,富士康与HCL合资建封装厂,力积电合作塔塔建12英寸晶圆厂。

• 💼【政策驱动】印度政府提供50%项目补贴,修订百亿美元激励计划吸引外资,打造区域半导体生态。

• 🌍【地缘博弈】企业借印度分散供应链风险,苹果产业链重构推动芯片本地化需求,美光封测厂服务亚太市场。

• 🎓【人才储备】印度拥有全球20%芯片设计人才,但制造端经验不足,政府计划五年培养8.5万名工程师。

• ⚠️【挑战突出】电力不稳、超纯水短缺、政策落地慢等问题频发,富士康等项目曾因补贴延迟撤资。

• 📈【市场潜力】印度半导体消费预计2026年达640亿美元,汽车电子与5G需求驱动千亿级市场增长。

上篇文章《沙漠上崛起的芯片新贵》探寻中东,见识了阿联酋的芯片布局;本次我们将视角转向南亚,聚焦印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故事。

近年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逆全球化浪潮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当下,印度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为国际芯片巨头战略布局的核心坐标。

从瑞萨电子宣布在印启动3nm先进制程研发,到德州仪器将最小MCU设计团队落子班加罗尔,再到富士康携手HCL斥资建设半导体封装基地……一场横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产业链的“印度热”正在上演。

一、印度半导体,热闹起来了

瑞萨3nm,强势入局印度

2025年5月13日,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和班加罗尔启动两座3nm芯片设计中心,这是印度首个3nm芯片设计项目落地,标志其半导体野心迈出关键一步。

瑞萨3nm设计中心聚焦车规级与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计划2027年下半年量产。项目获印度政府大力支持,超270所学术机构获EDA软件及学习套件,用于工程师培养。瑞萨计划2025年底将在印员工增至1000人,并通过“半导体计划”与“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联动250多家学术机构和初创企业。

制造环节,瑞萨联合印度CG Power、泰国星微电子,在古吉拉特邦投资760亿卢比(约9.2亿美元)建设外包封测厂,专注国防、太空芯片封装,与塔塔集团28nm晶圆厂协同,构建“设计-制造-封装”全产业链。

瑞萨以端到端能力扩展为核心,期望通过与印度政府合作,获得50%财政补贴,同时深度融入印度人才培养体系。印度计划五年内培训8.5万名VLSI工程师,支持100家初创企业,目标将印度打造为瑞萨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

对印度而言,3nm设计能力的突破意义重大,此前该领域由美、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主导,此次技术转移使印度首次跻身高端芯片设计行列。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将其视为半导体路线图的“重大飞跃”,目标2030年实现半导体产值109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10%。

然而,项目落地面临诸多挑战。制造环节,3nm制程设备精度要求极高,全球仅台积电、三星等少数企业可量产,瑞萨计划交由台积电代工,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代工稳定性。供应链上,印度本土体系不完善,原材料、设备供应依赖进口,成本高且不稳定。技术层面,印度虽有庞大工程师群体,但高端设计经验不足,目前仅具备成熟制程设计能力,3nm工艺对晶体管密度和能效优化要求极高,且本土缺乏IP库和设计工具链,需依赖外部支持。

印度半导体产业雄心与挑战并存,瑞萨3nm设计中心的落地是重要进展,但未来能否克服制造依赖、供应链困境和技术短板,将决定其能否在全球半导体格局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

富士康与HCL合资:在印度建设半导体封装厂

2025年5月14日,印度内阁批准富士康与HCL集团合资建设半导体封装厂,总投资370.6亿卢比(约4.35亿美元),选址北方邦杰瓦尔机场,预计2027年投产。项目分两期,一期聚焦封装测试,二期升级为完整制造工厂,最终实现月产2万片晶圆、3600万颗显示驱动芯片的产能。

在技术与产品规划上,项目初期为海外芯片提供后段服务,规避印度本土制造短板;二期转向显示驱动芯片制造,覆盖手机、汽车等领域,与富士康在印iPhone组装厂形成“芯片-模组-整机”垂直整合生态。项目深度绑定苹果供应链重构需求,目前印度产iPhone占美国进口量20%,苹果计划扩大印度产能以应对地缘风险。富士康借此不仅响应苹果“印度制造”战略,还能通过本地化芯片供应降低20%电子元器件进口关税,其与群创光电合作的面板厂也将与封装厂协同,推动显示产业链本土化。

该项目是印度批准的第六个半导体制造项目,获“半导体计划”政策支持,印度政府提供资本补贴、土地优惠及税收减免,北方邦还给予电力税豁免与技能培训拨款。富士康持股40%、HCL集团持股60%,双方计划采用“技术引进+本土运营”模式,构建车规电子制造能力,并规划后续再建两座晶圆厂及一座封装厂。

截至2025年5月,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与选址勘测,预计年底启动基建。富士康将培养500名技术人才,引入中国台湾供应商完善供应链;HCL集团正与恩智浦、特斯拉洽谈车用显示驱动芯片代工合作。

不过,项目面临多重挑战。印度显示驱动芯片技术积累不足,富士康虽引入面板技术,但芯片设计依赖外部IP授权。二期需突破28nm制程,而本土工程师仅具备40nm经验,技术转移依赖中国台湾专家。此外,全球市场由三星、LG主导,富士康需突破技术指标才能进入主流供应链,且印度本土仅能消化30%产能,剩余产能依赖出口,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订单稳定。

总体而言,该合作是印度半导体“差异化突围”的重要尝试,若量产顺利,有望形成区域性优势,但要实现从“封装测试”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跨越,仍需突破技术、产能等诸多瓶颈。

力积电赴印建首座12英寸晶圆厂

2024年9月,力积电与印度塔塔电子签约,在古吉拉特邦共建印度首座12英寸晶圆厂,总投资110亿美元,月产能5万片,预计2026年量产。该项目既是印度半导体制造里程碑,也是力积电全球布局关键一环。

力积电负责晶圆厂设计建造、成熟制程技术转移(28nm及以上工艺)与人才培训,塔塔集团承担超90%投资及运营管理。双方以“技术授权+本土运营”模式,构建“设计-制造-封装”全产业链生态。工厂聚焦车规级、面板驱动及高速运算逻辑芯片,目标市场涵盖电动汽车、AI等领域。塔塔电子已与恩智浦、特斯拉洽谈代工合作,并规划后续再建两座工厂,同步推进阿萨姆邦封装厂建设。

对力积电而言,技术转移可巩固其成熟制程影响力,借助印度“半导体计划”7600亿卢比补贴与“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低成本获取市场准入。印度政府为项目提供最高50%财政补贴,承诺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印度将项目纳入“自力更生印度”战略,目标2030年前培养5万半导体人才,提升自给率至50%。目前,工厂基建完成30%,12项成熟制程专利已转移,首批500名学员进入实训,塔塔与恩智浦代工合作进入技术验证阶段。

然而,项目挑战重重。技术层面,印度工程师虽占全球半导体劳动力20%,但具备先进制程经验者不足1%,28nm技术转移依赖中国台湾专家。市场方面,全球成熟制程产能过剩,印度本土需求或难消化月产5万片的规模,需依赖代工订单平衡产能。政策执行上,印度此前100亿美元补贴计划因审批慢、参与度低收效甚微,此次补贴能否按时到位存疑。

力积电与塔塔的合作是印度半导体“跨越式发展”的大胆尝试,其成败不仅取决于技术转移,更依赖印度政府在政策执行、基建配套和市场培育上的持续作为。

英飞凌在印度开设研发中心

2025年3月24日,英飞凌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全球能力中心(GCC)正式启用,作为其在印度的第五个研发据点,该中心位于GIFT City,计划未来五年雇佣500名工程师,聚焦芯片设计、产品软件研发、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及系统应用工程,目前英飞凌在印员工总数超2500人,班加罗尔为其最大研发基地。

英飞凌将印度视为全球创新核心,目标2030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紧扣印度车规与工业芯片需求,依托“半导体计划”最高50%的财政补贴加速布局。其采用“研发本地化+制造外包”模式,研发端重点开发下一代车规和工业控制芯片,利用印度工程师降低成本;制造端与印企CDIL、Kaynes达成晶圆供应协议,由印企负责封测与销售,形成“设计-封测-销售”协作链条,目前暂无自建晶圆厂计划,远期可能依印度供应链成熟度调整战略。

此外,英飞凌积极构建本地生态,与高校合作培养半导体人才,借助古吉拉特邦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深化政企联动,瞄准印度2032年千亿美元半导体市场,目标抢占10%以上份额。英飞凌的印度布局是其“全球本地化”战略关键落子,通过研发中心、本土合作网络和政策资源整合,试图在印度半导体爆发期占据先机,助力印度向“制造强国”转型。

美光在印建设封测厂

2023年6月,美光与印度政府签约,投资27.5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DRAM与NAND芯片封测厂,获印度中央及联邦政府50%、20%财政支持,这是印度“半导体计划”首个落地的国际龙头封测项目。

工厂聚焦晶圆分割、封装、测试及模组生产,预计2025年上半年首批产品下线,满产后可创造超5000个高技术岗位,将成南亚大型存储芯片封测基地。其选址与塔塔电子晶圆厂、瑞萨电子封测项目形成50公里产业集群,初步构建“设计-制造-封测”区域闭环。工厂采用40nm及以上成熟制程,服务印度本土及东南亚、中东市场,可降低美光亚太区15%-20%封测成本。

项目推进中,美光推动供应链本土化,韩国材料商随厂投资,印度本土企业也在设备维护、化学品供应等领域合作,美国政府还提供关键原材料支持。虽因印度基础设施短板,投产推迟6个月,但美光仍看好印度市场潜力。

该项目是莫迪政府“自力更生印度”战略的成果,标志印度向芯片制造环节突破。随着印度拟推超百亿美元新一轮半导体激励政策,美光正评估二期扩产,计划2030年前将月封测产能提至15万片,覆盖进阶技术。美光在印的布局,展现出印度通过“政策杠杆+国际合作”,加速成为全球芯片制造新枢纽的决心与潜力。

半导体巨头齐聚印度

此外,还有诸多全球半导体头部企业加速在印度构建战略支点。

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率先在印设立大规模研究与设计中心,将印度纳入其全球创新网络,以分散供应链风险并贴近快速增长的消费电子市场。

恩智浦作为汽车芯片领域的领导者,宣布未来几年内将在印度的研发投入翻倍至超10亿美元,目前已拥有四个设计中心及3000名员工,并计划在大诺伊达半导体园建立专注于5纳米汽车芯片的第二研发部门,目标将员工总数提升至6000人。

高通、TI等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和本地化团队,深度参与印度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

ADI则与塔塔集团达成战略联盟,探索在印度共建半导体制造工厂,重点开发应用于电动汽车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定制化芯片,此举标志着国际厂商开始从设计环节向制造环节延伸。

这些布局与印度政府的产业政策形成共振。印度通过修订100亿美元半导体激励计划,放宽技术要求并提高补贴比例,吸引了包括以色列Tower Semiconductor与Adani Group合作的100亿美元晶圆厂项目。

此外,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也正在加速在印度构建战略支点,深度参与其产业生态重塑,完善产业链布局。

日本DISCO率先在班加罗尔设立法人机构,于艾哈迈达巴德建立服务网点,初期10人团队将依客户需求扩展。其布局意在为美光、塔塔电子等在印晶圆厂、封测厂提供设备安装与技术支持,还通过新加坡基地提前培养印度籍营销人员。

应用材料将印度定位为全球研发与供应链枢纽,2023年启动的4亿美元投资计划稳步推进。在钦奈设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卓越中心,聚焦芯片制造AI应用开发,预计创造500个高端岗位,计划将员工总数从8000人扩至10000人。同时,与15家供应商合作探索在印建立设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力求验证中心与晶圆厂物理共置,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材料验证效率,助力印度在成熟制程领域形成竞争力。

Lam Research(泛林集团)实施“供应链本土化”策略,2024年宣布在卡纳塔克邦投资12亿美元,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动精密组件、高纯度气体输送系统等本土供应能力建设。公司评估印度供应商在晶圆制造设备核心部件的合作潜力,计划将印度纳入全球3000家供应商网络,在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领域实现本地化配套,以此增强区域供应链韧性,降低亚太地区供应链风险。

东京电子与印度塔塔电子深度合作,为其古吉拉特邦12英寸晶圆厂供应设备,还将建立专项培训体系,助塔塔电子工程师掌握先进制程设备操作技术。计划到2026年在印建立设备交付与售后支持系统,组建本地工程师团队,服务塔塔电子在汽车电子、AI芯片等领域的制造需求。

巨头们的布局与印度产业政策形成共振,印度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最高75%的项目成本补贴,促进设备巨头与晶圆厂协同发展。国际资本的涌入,印证了印度市场的战略价值。其吸引力不仅在于预计2026年芯片需求将突破千亿美元,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更在于汽车电子、5G通信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尽管印度半导体产业仍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等问题制约,但凭借“政策杠杆+国际合作”,正逐步从芯片设计外包大国向制造环节迈进。随着半导体头部企业深度参与,印度有望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中的重要变量。

二、印度半导体产业的故事

实际上,印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与机遇,从早期的技术突破到政策调整,再到如今的全球巨头纷纷布局,其轨迹折射出一个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不懈探索。

印度半导体产业的起点可追溯至1984年,政府出资成立的半导体制造公司SCL曾在80年代将工艺制程从5微米提升至0.8微米,仅落后英特尔一代。然而,1989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SCL工厂,重建耗时8年,导致印度错失半导体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后,印度多次尝试吸引外资建厂,但因政策滞后、资源不足等问题屡屡受挫,例如2005年英特尔因政策缺失放弃投资,2012年激励计划因资本和水资源问题停滞。

直到2021年12月,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半导体计划”,提供7600亿卢比(约100亿美元)激励金,但初期反响有限。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6月,修订版计划将财政支持比例提升至50%,覆盖半导体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并放宽技术要求,吸引美光、瑞萨等巨头入驻。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印度从“口号式”激励转向实质性产业扶持。

在政策推动下,印度半导体产业已取得显著进展。除了上述介绍的厂商之外,几乎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英伟达、高通等都在印度设有设计和研发中心,大部分人员集中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班加罗尔市。

此外,印度还与美国、日本、欧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推动技术转移和供应链多元化。

市场数据显示,印度半导体消费预计从2019年的220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6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6%,其中汽车、消费电子和无线通信为主要增长领域。

三、半导体巨头投资印度的动因

国际半导体巨头之所以纷纷奔赴印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政策与资金支持:印度提供全球最慷慨的补贴政策,中央政府承担50%项目成本,邦政府额外补贴20%-25%,企业实际出资仅需25%-30%,直接降低企业投资门槛。修订版计划还针对封测、化合物半导体等细分领域提供专项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图源:India Semiconductor Mission(ISM)

人才储备与成本优势:印度拥有全球20%的半导体设计人才,英特尔、高通等25家头部企业在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新思科技等公司员工超5500人。每年新增10万工程毕业生,为产业提供充足人力储备,且人力成本仅为发达国家的1/3。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已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利用本地人才进行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应用材料、Lam Research等设备巨头通过培训计划,预计未来五年培养数万名工程师。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下,印度成为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半导体巨头通过在印度设厂,既能规避地缘风险,又能贴近快速增长的本地市场(如汽车电子、5G设备)。印度与美国签署的《半导体供应链和创新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可靠制造中心”的地位。

市场潜力与产业协同: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100亿美元,且政府推动“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计划,刺激本土需求。同时,印度正通过本土巨头与国际合作打造完整产业链,正构建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完整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降低企业间协作成本。同时,苹果在印生产iPhone也能带动芯片配套需求。

基础设施升级: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打造“半导体之城”,配套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并设立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基金,用于园区开发和物流网络建设。此外,印度政府推动“数字印度”计划,投资1.1万公里高速公路和智能电网,提升供应链效率。

动因之下,挑战仍在

莫迪政府立志2030年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生产国,凭借“政策杠杆+国际合作”,试图从设计外包迈向制造强国。虽吸引多家国际大厂布局,但深层挑战仍严重制约其发展,即便修订版“印度半导体计划”提高补贴比例、放宽技术要求,也未能解决系统性难题。

基础设施与资源短板显著:半导体制造对电力、水资源和土地要求极高,而印度难以满足。台积电拒绝在印建厂,直指其电力供应不稳、超纯水生产能力不足及物流网络滞后。以塔塔与力积电110亿美元晶圆厂为例,选址地古吉拉特邦虽靠港口,却面临工业用水短缺问题,电力波动也易致生产线停工。此外,印度70%的半导体级高纯度气体依赖进口,进一步推高制造成本。

政策执行与项目落地困难重重:印度补贴政策虽具吸引力,却因审批繁琐、技术标准模糊,导致项目频频夭折。2021年100亿美元激励计划因要求过高,仅5份申请进入评估,最终全部流产。2023年政策修订后,Zoho 7亿美元的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项目仍因技术路径不明而终止;Adani集团与高塔半导体的百亿美元晶圆厂项目,也因投资风险分摊和市场需求预期分歧,于2024年暂停,暴露出政策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人才断层与劳动力效率低下加剧困境:印度虽拥有全球20%的半导体设计人才,但制造环节专业技能严重不足。Semicon India报告显示,到2032年印度半导体行业劳动力缺口超80%。且本土工人效率仅为中国的60%,抗拒加班,三星电子在印工厂曾因工人薪资、工时等诉求爆发罢工,凸显劳资矛盾对产业的负面影响。

营商环境与地缘竞争也带来巨大挑战:印度“外企坟场”的标签持续削弱投资信心,富士康因补贴延迟退出195亿美元合资项目,Zoho、Adani等本土项目流产也暴露政策不确定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4-2021年近2800家外企撤离印度,繁琐行政程序和低效司法体系是主因。与此同时,越南凭借更低成本和更成熟的电子制造业,分流大量外资,其半导体投资增速已超越印度。

总体而言,印度半导体产业的困境源于“政策激进”与“能力滞后”的矛盾。虽然部分项目落地带来短期增长,但缺乏完整产业链、人才储备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使其难以摆脱“低端锁定”。若无法在技术自主、供应链本地化和政策稳定性上取得突破,印度的“芯片梦”恐难实现。

写在最后

可以说,印度半导体产业的故事,既是一部错失机遇的历史,也是一部政策驱动、全球合作的奋斗史。

如今,全球半导体格局重构之际,印度凭借“政策杠杆+人才红利+地缘机遇”,正全力冲刺芯片制造新枢纽。美光封测厂、塔塔晶圆厂等项目落地,瑞萨、力积电等巨头入局,勾勒出其从设计外包向制造中心转型的轮廓,政策驱动下的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然而,基础设施薄弱、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人才结构性短缺等深层矛盾,加上Zoho、Adani等项目流产、富士康撤资等案例,暴露其“重补贴轻生态”的发展隐患。

展望未来,印度若能在政策稳定性、本土供应链培育、劳动力技能升级上持续突破,或可在汽车电子、封测等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其能否从“补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破解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的系统性障碍,将决定这场“芯片豪赌”是重塑全球版图,还是沦为又一个产业雄心的注脚。

  • Related Posts

    谁在定义中国出海的下一个十年?

    当人们谈论“中国出海”,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早已不再是集装箱与生…

    老药新用,真可能预防癌症复发?

    9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来啦,口号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bokep anak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 xnxx p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