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题图来自:AI生成
国产Jeep时代远去。
本周,Jeep品牌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公告——因广汽菲克公司已无重整可能,经债权人委员会讨论,管理人已经申请长沙中院裁定宣告广汽菲克公司破产。至此,国产Jeep划上句号。
这意味着,国产Jeep旗下的大指挥官、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等车型都将停产。再也没有国产Jeep了,多少硬汉流下热泪。
回想当年,Jeep带着自由人和指南者打入中国市场,凭借硬朗的外表,高强劲的动能,迅速俘获国内一众男性车主。最辉煌的时候,Jeep在中国市场拿下最强SUV的宝座,连续数年拿下了销冠,2017年更是创下年销22.2万辆的神话。
然而,溃败来得比想象中快。望着国产Jeep扬尘远去的背影,令人唏嘘不已。随着自主品牌崛起,再加上国产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席卷,合资车企一个个走下神坛。中国汽车江湖,早已今非昔比了。
一、一代SUV霸主,最高一年卖22万辆
在外界的印象中,Jeep车身上总是带着挥之不去的冒险开创精神,有着一股征服的野性和快感,殊不知这一款车就是在硝烟和战火中诞生的。
“1941年,在二战动荡和战火中诞生的象征人类无畏精神和创造力的伟大图腾,Jeep——SUV开山鼻祖,迄今已有82年历史。”打开Jeep官网,这段简介最先映入眼帘。
时间回到二战期间,当年卷入战争的美军向135家汽车制造商发出招标通知,寻求一款耐用度高、轻量化、好操作、可信赖及灵活的车型,班塔姆(Bantam)所提交的设计构想被选中,此后加以综合改良,推出了第一款军用Jeep车。从此,Jeep登上历史舞台。
那段时间里,约有60万辆Jeep以及Jeep改装车型加入作战行列。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战场各个角落,充当着侦察车、通勤车、运输车辆等诸多角色,彼时一度流传,“吉普开到哪里,哪里的胜利便会接踵而至。”
1945年战火落幕,Jeep开始走向“民用”时代,Jeep被Willys-Overland注册为商标,驶入平民百姓家。
历经70多年风雨,Jeep从诞生至今虽然多次易主,但始终坚持硬朗的风格和强大的越野性能,先后推出了大小切诺基、牧马人、自由客、自由光、指南者等SUV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千万消费者的追捧,一举奠定了SUV的霸主地位。
1983年,Jeep开始涉足中国。
彼时,北京汽车制造厂与隶属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的Jeep合作,开始在国内生产切诺基和部分三菱车型。后来因克莱斯勒集团被意大利菲亚特集团收购,北汽与克莱斯勒分道扬镳,Jeep只能通过进口方式在中国销售。
转折点是在2010年3月,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以50:5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70亿元,在湖南长沙成立一个合资工厂。直到2015年,广汽集团、菲亚特集团、克莱斯勒集团三方宣布扩大合资公司的合作协议:通过广汽菲亚特实现克莱斯勒旗下Jeep品牌汽车国产化,公司也随之更名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菲克”正式诞生。
随后,广汽菲克采用“进口+国产”的销售模式,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三款SUV车型一炮而红,2016年广汽菲克销量猛增至18万辆,一路暴涨260%;2017年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2万辆,同比增长57%。
“每两分钟卖一辆车”成为佳话,广汽菲克一度定下目标:2022年Jeep系列车在华销量要达到85万辆的目标。
那是广汽菲克最辉煌的时候。
二、大败局
2018年,盛况急转直下。
这一年,因烧机油等质量问题,Jeep频频收到车主投诉,但沉浸在SUV霸主地位的广汽菲克并没有在意。直到当年“3.15晚会”再度曝光Jeep的烧机油现象,一时间舆论哗然。
即便如此,Jeep官方仍然没有正面回应。
事情进一步发酵,此前因给渠道压货,导致经销商库存深度不断提高,烧机油事件后,库存积压使得事态更加严峻,最终引发经销商退网维权。一系列状况下,市场做出了最真实的反应:
2018年~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连续四年断崖式下滑,成为广汽集团销量跌幅最大车企。2022年上半年更是惨淡,仅售出1800多辆汽车。
期间,广汽菲克总裁穆安泽一度反思:“我们没有很好地做出反应解决问题。这件事情拖得太久,影响到了我们品牌的形象。”然而为时已晚。
随着销量下滑,广汽菲克的资产也严重缩水。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广汽菲克净资产跌至-3.31亿元,首次资不抵债;到了2021年,广汽菲克的净资产只剩下200万元左右,此时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
尽管股东双方多次尝试输血——广汽集团曾在2020年和2021年提供5亿元贷款和15亿元增资,Stellantis集团也计划注资5亿欧元,但在销量与负债面前,几笔资金仍然弥补不了这个巨大的窟窿。
与此同时,股东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矛盾被搬上台面是在2022年初,双方因股权问题公开闹翻。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持股比例从50%增至75%,并表示“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仍需经监管部门批准”。没想到,广汽集团当晚就回应称:“此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
常年内斗让本就运营维艰的公司更加焦灼。截至当年9月,广汽菲克总资产为73.22亿元、总负债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0.80%,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这一年,广汽菲克的生产线彻底停摆。
2022年11月28日,广汽菲克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但清算历程也不顺利,据广汽菲克管理人官方披露,核心资产进入破产程序后,先是尝试对接洽谈了几家意向投资人,“虽经多方努力,但未能达成确定投资意向”,随后,又将核心资产挂网拍卖,起拍价从19.15亿元跌至9.92亿元,五次挂网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
“曾经是长沙最好的工厂,没有之一。”有人感慨。然而如今核心资产已经吸引不了任何人,“五次流拍、9.9亿无人问津,让人唏嘘。”
两周前(6月27日),长沙中院正式裁定广汽菲克破产的消息披露,在法律程序上为这场长达两年半的破产画上了句号。至此,国产Jeep的故事讲完了。
三、合资车时代远去: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广汽菲克的遭遇,某种程度也是中国合资车企境况的缩影。
时间回到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AMC(美国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下一份合同。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诞生。
随后大众、丰田、本田等一大批合资企业进入,开启一个轰轰烈烈的中国汽车产业时代。
那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八十年代,合资公司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制度和管理。1984~1998年期间,中国一口气成立了10多家整车合资企业,累计引进外资超120亿美元。
到了2000年,合资车企已经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超80%的份额,仅大众品牌年销量就突破百万辆。彼时“得合资者得天下”成为行业铁律,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常年霸榜纳税百强;广州甚至为吸引本田投资专门调整城市规划——那是合资车企的黄金年代。
然而2014年起,国产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三大巨头应运而生。从2015年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一举从33万辆飙升到900多万辆,全球占比60%。局势瞬间改变。
去年一场发布会上,新晋势力小米SU7发布后24小时预订量达8万台——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吉普1985年全年产量的10多倍。
另一边,合资车企困境一再突显——广汽三菱资产负债率一度接近100%;东风雷诺成为首个撤出中国市场的欧洲品牌,武汉工厂成了岚图汽车智造中心;长安铃木销量急剧缩水,日方1元甩卖50%股权离场;北京现代的重庆工厂挂牌流拍三次,起拍价从36亿降至11亿仍无人问津……
几乎市面上大多数合资车企,都不同程度经历着广汽菲克的至暗时刻。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主流合资品牌在华市占率首次跌破50%,而同期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占率从16%蹿到56%。
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两大件筑起的护城河,在电池和智能化面前几乎被一夜填平。2025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句“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先全球35年”,瞬间点燃全场。
回想40年前,一纸合约开启了中国的汽车时代,40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新能源车牌的绿色已经悄悄覆盖了燃油车时代的蓝色。
一个时代落幕,另一个时代开启。向法院申请破产后,广汽菲克位于广州的工厂基地被广汽埃安接手,成为纯电动车生产中心,那是广汽菲克的最后一块资产。
历史总是带着一丝宿命感的轮回。